处理在中国內地的遗产是否一定需要用中国的公证遗嘱?

无论是北京、上海或大湾区的房地产,或是为了使用中国内地发达的电商而开设的银行账户,很多香港居民在中国内地均持有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资产。香港客户在制定遗产计划时经常问到,是否需要额外凖备一份遗嘱来处理内地资产的继承,还是可以用香港法律管辖的遗嘱一并办理?
以前,普遍的做法是立一份中国内地的公证遗嘱来管理内地资产,和一份处理内地资产以外的全球性遗嘱。公证遗嘱需要立遗嘱人亲身到中国内地的公证处,由合法公证人在场监视签立过程,并通常沿用当地规定的格式。
首先,1985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旧法)虽然承认个人的遗嘱自由和几种类型遗嘱的有效性,包括自书遗嘱、由他人代立的代书遗嘱,以及公证遗嘱,但香港律师事务所一般为客户凖备的「打印遗嘱」在旧法中并没有明文承认其有效性。因此,只持有打印遗嘱带有不被承认的风险,令立遗嘱人在中国内地的房地产有可能被归入「法定继承」中,最终不会根据遗嘱的分配而是依法以平等份额分配给「法定继承人」(第一顺序:该人士之父母、子女和配偶;否则将分给第二顺序的兄弟姐妹和祖父母)。
而根据旧法, 公证遗嘱的特点是一旦生效,就不能被其他类型的遗嘱修改或撤销。因此,公证遗嘱的法律效力凌驾于其他类型的遗嘱,持有公证遗嘱将减少对遗嘱内容的争议或不确定性。此外,由于在立遗嘱人去世后,中国内地的资产转移至受益人之前,需要公证机构发出的「继承权证明书」。而公证遗嘱也是同一机构发出的,在继承公证过程的遗嘱审查中比较不会受到质疑。故此,订立公证遗嘱自然成为处理内地资产的惯常做法。
不过,2020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法)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后,旧法不再适用。当中的「继承篇」列出以下重要变更,包括:
新法下的变更配合2011年在内地生效的《涉外民事行为关系法律适用法》,使现时香港居民在香港订立持法律效力的打印遗嘱应可有效地管理其个人的遗产,包括在中国内地的房地产(不动产)和银行账户(动产)。香港遗嘱内选定的执行人也应有权处理中国内地的继承公证程序。
新法中的数项基本要求及考虑:
新法中关于继承的规定实际上会怎样被法庭诠释仍有待探索。所以在处理位于中国内地的遗产,尤其是房地产时,如果情况许可下还是建议订立一份中国内地的公证遗嘱。但在香港和内地仍实施旅游管制下,若没有或无法前往内地订立公证遗嘱,应积极考虑把中国内地的资产纳入在香港的遗嘱,以防财产沦为以「法定继承」方式分配处理。
请注意:卫达仕不是在内地注册的律所,本文所含信息是基于本律所对目前中国法律條文的理解,仅供参考,不构成法律建议。本律所对因本文中的任何信息或意见而导致的任何损失,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或义务。
Tech law firm JAG Shaw Baker has joined international law firm Withers to create a unique legal offering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entrepreneurs, investors and technology companies across the world.